語譯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(jīng)》
游海 2022-12-13 15:35 網(wǎng)絡 查看: 57 評論: 0 |原作者: 試管之家|來自: 網(wǎng)絡
醫(yī)生手記/古文欣賞 語譯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(jīng)》 太上老君說:至大無上的道體是沒有形象的,卻能創(chuàng)生化育上天與下地。至大無上的道體是沒有私情私欲的,卻能使太陽和月亮等天體運轉(zhuǎn)不息。至大無上的道體是沒有名相可論述的,卻能生長養(yǎng)育萬物。道是離名相的,我不知道它的名字,勉強替它命名叫做“道”。 道體無生滅清濁,道體所生之物,有的清有的濁,有的動有的靜。(道體無生滅清濁,而道體創(chuàng)生萬物時則由“氣”始,以氣、形、質(zhì)而成萬物;氣為清,形、質(zhì)為濁。道體寂然無動靜,而道體生化萬物時所呈的“相”及所產(chǎn)生的物,則有動轉(zhuǎn)和靜止之別。)天是清(氣所成),地是濁(形、質(zhì)所成);天是動轉(zhuǎn)(運行)的,地是靜止的。男人思維力強,清氣較多,女人較受囿于濁重的形、質(zhì);男人愛動,女人好靜。由本源的道體,流轉(zhuǎn)為萬物,而產(chǎn)生了萬物。清輕的“氣”,是濁重“形”、“質(zhì)”的根源。動轉(zhuǎn),是靜止的基礎(有運轉(zhuǎn)才生化萬物;但動極返靜,是動靜二者互為根源)。(道生物,由清而濁;人返道,由濁而清。)人們能常守“清”與“靜”,天地之神都將來擁護我們。 人們的魂神是喜好清凈的,而心靈卻去擾亂它。人們的心靈是喜歡寂靜的,而欲念卻去牽引它。如果能常遣除私欲,那么心靈自然能寂靜。能澄澈自己的心靈,那么魂神自然清凈。自然生、死、耳、目、口、鼻等六方面所產(chǎn)生的情欲,便不會妄生;身內(nèi)三尸毒害就可消滅。 為何不能做到呢?是因為心靈還未能澄澈,私欲未能遣除。能遣除濁心私欲的人,向內(nèi)觀照心靈,便會發(fā)現(xiàn)心靈是由變動不居之心念所成,原無實體(心念剎那變化,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);向外觀照形體,便會發(fā)現(xiàn)形體是氣之聚散所成,原無身形。向身外遠觀萬物,萬物皆由一氣而萬形,無真實之物存在。能了悟我之形、神(心)及身外的萬物,三者都是氣之聚散,無所染著,洞察到一切空無的萬物。當空寂觀照的工夫做到最極盡時,便會發(fā)現(xiàn)萬物無處不空無。萬象既皆空無,則心中用以觀空的空無之心,亦當遣除,進而連遣除空無之心,亦須去除,而成“無無亦無”的境界。能做到遣無之術亦且遣除不存,(此時由“有”而“無”,進而無“無”,最后連“無無”亦無。)那么心中將清澈明朗,永恒而寂靜不擾。心中的寂靜工夫能做到最深層,心里無時無處不寂靜,那么欲念哪能產(chǎn)生呢?欲念既然不生,就是真正清靜。 真實清靜,才能酬應萬物;真實恒常(了悟道體真實不虛、永常無生滅),才能獲得道性。能以真常之道體來應對萬物,內(nèi)心自能常持守清靜(應物無窮,而心不隨物轉(zhuǎn));如此,便是永恒的清虛、寂靜了。像這樣的清虛、寂靜,才能逐漸進入真常的道體。既已進入真常的道體,即稱為“得道”。雖稱為“得道”,其實道體無形象音聲,所以實際是無物可得。為了教化眾生,稱為“得道”。能了悟這道理的,才能把仙圣之道傳授給他。 太上老君說:修養(yǎng)境界最高的上士不去爭奪;學淺德薄的下士喜歡爭奪。德行最崇高的人,不自覺有德行;德行低下的人,執(zhí)著于德行。執(zhí)著于自己有德行的人,不能稱為有道有德。眾生之所以不能得證真道,是因為驚擾內(nèi)在的魂神。既已驚擾魂神,就會執(zhí)著于外物而受囿于外物。既執(zhí)著于外物(被外物所惑),就會產(chǎn)生貪求之心。貪求之心既生,就是煩惱。由煩惱而起妄想,使得身心憂悲痛苦,于是便遭到濁穢與侮辱,飄流在生生死死之中,永遠沉淪在無窮的苦惱境遇里,永遠失去了真常不變的道體。 真實永恒(真常)的道體,能了悟的人,自能證得。了悟道體,證得道體的人,便能永恒、清虛、寂靜了。 《太上老君所演說,恒常執(zhí)守清凈寂靜的玄妙經(jīng)典》 仙人葛玄說:“我在證悟真道時,曾誦讀這本《清靜經(jīng)》一萬遍之多。這本經(jīng)是天上仙人所修煉的經(jīng)典,不可傳授給才德低劣的人。從前我從東華帝君處,受習此經(jīng)。東華帝君是從金關帝君處受習而來。金闕帝君是從西王母處受習而來。西王母等人都是用口傳授,不記錄成文字。我在今世把它書寫記錄成書。上等士人能了悟此書所說哲理,便能升入天界,得授官職。中等士人得到這本經(jīng)書,就能南宮中注列名籍,稱為仙人。下等士人,依此經(jīng)修煉,可以延長在世上的壽命,繼續(xù)修行,將來能飛行于三界三十二天,并且升入金闕成為三清境中的仙人?!? 左玄真人說:“學道的人,心持口誦《清靜經(jīng)》,就能獲得十方天界善神的擁護。這樣才能得到玉皇符命(注名仙籍),保養(yǎng)心神,再以金丹煉化肉體,使得心神和形體二者都能達到長生妙境,便能和道體的真常之性相合為一?!? 正一真人說:“家里有這部《清靜經(jīng)》,而能領悟了解它的道理,那么災難魔障不敢來犯,眾神來護衛(wèi)家門。魂神登升三界之上,朝拜地位高崇尊貴的天界大神。功業(yè)完滿,德行成就,便能感動天帝,將名字注錄在神仙名籍上。口誦心持永不退轉(zhuǎn),就能騰身而上,駕御紫云,升上天界?!? 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(jīng)》原文 老君曰:大道無形,生育天地;大道無情,運行日月;大道無名,長養(yǎng)萬物;吾不知其名,強名曰道。夫道者:有清有濁,有動有靜;天清地濁,天動地靜。男清女濁,男動女靜。降本流末,而生萬物。清者濁之源,靜者動之基。人能常清靜,天地悉皆歸。夫人神好清,而心擾之;人心好靜,而欲牽之。常能遣其欲,而心自靜,澄其心而神自清。自然六欲不生,三毒消滅。所以不能者,為心未澄,欲未遣也。能遣之者,內(nèi)觀其心,心無其心;外觀其形,形無其形;遠觀其物,物無其物。三者既悟,唯見於空;觀空亦空,空無所空;所空既無,無無亦無;無無既無,湛然常寂;寂無所寂,欲豈能生?欲既不生,即是真靜。真常應物,真常得性;常應常靜,常清靜矣。如此清靜,漸入真道;既入真道,名為得道,雖名得道,實無所得;為化眾生,名為得道;能悟之者,可傳圣道。 老君曰:上士無爭,下士好爭;上德不德,下德執(zhí)德;執(zhí)著之者,不名道德。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為有妄心。既有妄心,即驚其神;既驚其神,即著萬物;既著萬物,即生貪求;即生貪求,即是煩惱。煩惱妄想,憂苦身心,便遭濁辱,流浪生死,常沉苦海,永失真道。真常之道,悟者自得,得悟道者,常清靜矣。 老君說:上士無心,暗合天道,與人為善,無事可爭;下士有心,習性人道,善惡不明,斤斤計較;上德德足,自不知德,所言即德,所行即德;下德無德,念中有德,言中帶德,常行積德,廣宣益德,執(zhí)迷于德,不明道德。眾生無明,不得真道,為相所迷,妄心四起,認虛為實。妄心一起,元神受驚;元神受驚,日月星辰,山川草木,財色酒氣,元神隨念即至;心起萬物生,貪欲即之來,邪思妄想,充斥心靈;心靈遭染,煩惱憂愁,如影隨形,身心受擾,是非不明,犯下咎愆;咎愆日增,靈性遭辱;靈性遭辱,本性迷失,墮于六道,茫茫苦海,輪回沉浮,真道一失,永無出期。先天大道,誰悟誰得,得道之人,常清常靜,寂滅圓明! 注:大醫(yī)精誠,防病于未然,為了普及眼科方面的醫(yī)學知識,傳遞科學理念,眼科張健教授定期免費給大家發(fā)一些科普類的文章,以方便大家閱讀,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您分享與轉(zhuǎn)載,讓更多的人受益和欣賞!如果不愿意接受我的文章,請您用微信搜索公眾號,點擊取消關注即可,感恩您的支持,祝您健康快樂 |